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真题

2017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公检法)

发布:2017-04-24    来源: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注明:以下申论试题材料均来源于网络,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仅负责收集整理,试题内容可能存在偏差。
  给定资料
  1.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数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报道,有网友表示,“这是奥运会三大球中夺冠的唯一一支亚洲队,而且是女子项目,真不错”。各舆论平台都发表了满满正能量的评论,网络空间难得地呈现出一片欢欣鼓舞的气象。女排奥运夺冠与女排精神成为网络流行的话题,女排精神也成为鼓舞国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动力。
  2.美国学者理查德·斯皮内洛说过:“技术往往比伦理学理论发展得快,而这方面的滞后效应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相当大的危害”。确实,网络伦理的失范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关于网络伦理,有学者指出这是20世纪中叶以来新兴的应用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我们遭遇的网络虚假信息越来越多,花样也变得层出不穷,时常难辨真伪,如轰动一时的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香蕉得艾滋病濒临灭绝、哈尔滨赚钱不给老婆花算家暴、东莞警方将拘留非法同居者、95后女网友“身体换旅行”等等。这样的虚假新闻不仅混淆是非,给当事人造成了困扰,而且引发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危害不小。从技术层面讲,谣言的产生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从社会层面讲,是由于权威信息的滞后以及危机预警能力差;从受众层面讲,是因为公众具有猎奇、娱乐、恐慌、盲从及网上宣泄的心理。
  3.网络上文字内容的光怪陆离、图片的鲜艳夺目、标志的新奇诱人,都会使网络用户目不暇接,难以自拔。作家王蒙将触屏时代的到来称为“心智灾难”。在他看来,触屏和电视一样,提供了一 些文化含量可疑的声像信息,让人们再度被科技征服。电脑与鼠标、触屏和智能手机先后冲进生活、杀入头脑,它们“提供了最全面的服务与引领,也许还有劫持”。如多伦多大学学者纳尔逊·塔尔所说:“今天,电子技术将人脑加速到一个异乎寻常的速度,而人的肉体支原地不动,这样形成的鸿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在强大的诱惑力面前,人们不知不觉地在网上投入了过多的时间,感知了一些不该感知或不宜过多感知的内容,忽视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这样的过程中,网络用户被诱发生理和心理疾病,导致异化倾向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2015年7月29日,一场EXO跟TFboys的粉线在网上的骂战引发了极高的关注。起因是由于一则TFboys小学生粉丝所录制的视频指责EXO,引发了EXO和TFboys双方粉丝在网上互掐。仅仅几分钟的视频,在24小时内微博浏览量飙升3300万,瞬间登上了“微博热门话题榜”。对此,心理专家说:“现在的孩子自降生下来就生活在网络环境之中,网络中各种各样的讯息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孩子会为自己制定角色,作为某个明星的粉丝,就是一种角色意识。角色一旦不被认知,加上网络的污秽之气,孩子不自觉地就会模仿,特别是骂人用语,这其实就是网络暴力的行为,它伤害孩子的心灵,激发愤怒,从而做出过激行为。”网络制造了源于但又远于生活的虚拟情景空间,上网者被赋予了独特的角色,能够满足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各种欲望,久而久之,就导致了现实伦理与网络伦理的错位。现实世界中的普通人张三在网络游戏中可以是受万人敬仰的大英雄,身边美女环绕,众将惟其马首是瞻。
  4.某澳洲女留学生被害一事引发国舆论关注,但在网上却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部分网络留言内容低俗甚至污秽。毋庸讳言,不管什么事,只要捅到网上了,部分“盖楼”的网络从来不怕事大,也不怕措词有多尖刻,说话有多脏,凡能让网友觉得“痛快”的,只要能说出口的,一律不含糊,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都倒了出来。
  仔细分析,网民在网上无论是对事实的关注度还是对黑子、粉丝或偶像的态度上,都要比现实生活中高,比现实生活中顾忌少,所以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下,可控性更弱。这些特性对现有的舆论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为网民在网络上显示的往往是不同于生活的一面。这一面既有可能来源于伪装,也可能是来自于对人性放纵一面的回归。因此现有的道德体系在网络世界上逐渐被瓦解。例如,生活中绝大部分场合,我们对人身攻击是持坚决抵触的情绪,而在网民文化中却可能成为一种最为熟悉且亲切的问候方式。在这个人人都脱下假面的世界,因对虚拟的轻蔑与放松,原来一本正经的道德体系便不再适用。彼此互不认识的情况下,包袱一旦放下,侵犯与伦理的错位就有可能会发生。
  5.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修复网络生态、建设网络伦理等方面的作用,首先需要正确的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良好的传承、弘扬、发展、革新?如何通过恢复和创新“诗书礼乐”国学教育体系,使网民对中国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6年5月14日,中国文化网络传播首届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专家就相关话题展开了论坛。
  当下,国民的文化认同是国家安全的文化基础,国民的文明修养已成为中国现代化成功与否的瓶颈等话题已成为大众意识到的问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人文是什么?以文化人的“文”指的是什么?圣人观察人与社会的关系规律,选择诗书礼乐为教法,来改变天下人的行为习惯,向大同文明前进。“文”,乃诗书礼乐也。诗是谈吐的训练,书是文笔的锤炼,礼是举止的修炼,乐是性情的冶炼,健康完备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在现代传播过程中显示尤其重要。
  正因为传统文化在陶冶人心方面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积极开展优秀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为网络伦理的建设与规范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应该在各层次教育体系中增加国学课程内容,加强国学研究基导地建设,我们在日常也应该提倡尊孔读经,尊重圣人,尊重文化,尊重良心,尊重道德,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时时力戒—贪嗔痴慢疑,每日精进—恒喜孝诚习;改掉坏秉性—恨怨心怒烦,发掘善天性—仁义礼智信。只有持之以恒、精研细读,大众才能把国学作为一种生命价值和生活规约。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传统文化在网络伦理建设中的作用。
  6.传统文化对网络伦理的滋养,还需要我们转换思维,发掘内容,创新形式,注意教化的方式与态度。
  2016年,一则关于“网络端午”的新闻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通过包粽子、戴香包、挂菖蒲、赛龙舟等一系列传统习俗活动来纪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通过这与每个个体紧密关联的节日,可以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塑造着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灵认同。但是,传统的节日不能只是变成商家促销的噱头,不能只是成为购物节、吃饭节、旅游节,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创新过节方式。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把中国的网络文化融入传统节日里,能让传统更为时尚,感悟节日意义,凸显端午精神。比如,“网络中国节”活动,就是希望在今天重新挖掘和弘场传统节日里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理解和传承节日所承载的那些价值理念和传统美德,让我们成为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当代中国人。
  一、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当前网络伦理失范的危害。
  三、假如你是某市文明办工作人员,给定资料5~6是你搜集的资料。请根据这些资料,就“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向领导提出建议。
  四、请从给定资料出发,自拟题目,写一篇言论文。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hlj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23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