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 >> 黑龙江事业单位及其他招考 >> 教师

2018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备考:《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发布:2018-05-08 09:55:25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2018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备考:《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正确解释全诗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了解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淡泊处世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这不是一首普通诗中有画的山水诗,要理解诗人要表达的为人处世的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庐山的图片,吸引学生兴趣。
  2.介绍诗人及创作风格
  3.诗的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初读全诗,纠正字词字音问题。
  2.有感情的朗读,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全文大意。
  (三)细读
  1.从这两句诗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
  横看是怎么看呢?(引导是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的意思)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西看。侧看:侧面看,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
  2.作者从这些角度看庐山的景色是一样的吗?诗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这些景色的不一样?
  此时引导学生学会抓字眼,明诗意。“各”。
  3.继续引导学生,大文豪苏轼的作品语言风格是豪放的,那么这首诗歌是怎么体现出豪放的?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本诗的艺术特色。(1.托物言志;2.寓情于景。)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讲述全诗的意境和诗人寄托的感情。
  作业:
  1. 背诵默写
  2. 从不同角度拍摄一组景物的照片
  五、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游山所见 借景说理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六、教学反思
  《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点击分享此信息:
没有了   |   下一篇 »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8 http://www.hlj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23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