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黑龙江特岗考试马上来临,案例分析题如何备考是关键
2018黑龙江特岗考试马上来临,案例分析题如何备考是关键
经过多年教学经验发现,很多考生在这一时期,客观题的考点大部分已经背的比较熟练,至少也是有印象的,但一遇到主观题,找不到采分点,不知道该用什么理论去回答的情况非常常见。
真题再现
案例一:
这学期,我新接手了一个班级,一段时间下来,一个叫小林的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平日里沉默寡言,总穿一身脏兮兮的校服,背着一个从未洗过的书包。他的座位前后排的同学都离他很远,下课没人和他玩,他好像坐在一个孤岛上。我曾试图与他交流,但他几乎不与我互动。
后来从教过他的王老师那里了解到,小林从小父母离异,父母双方都不抚养他,是年迈多病的奶奶一直照顾他。王老师叹了一口气,说这孩子挺可怜的,可他自己不争气,学习不上心,还不讲卫生。你看他的手和脸几星期都不洗一次,老师说了他很多次,但他还是那样。班里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不知道谁还给他起了个外号“臭鼬”,就这样传开了,我们想帮他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啊。
听了王老师一番话,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小林的班主任,我必须帮助他。第二天我在办公室放了一条新毛巾,等小林到校后,把他叫到办公室里,让他把手、脸洗干净,把镜子放在他面前,夸了他一句“看,还挺帅的嘛。”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顺势鼓励他要保持讲卫生的好习惯。此外,在课堂上我给了他更多的关注,让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课后,我找机会跟他聊天,当面批改他的作业,并对他的错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小林的个人卫生习惯有所改进,学习也有所进步,可他似乎还是有意无意的躲着我,课间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呆,既不和同学玩也不和老师聊天,看来他依然没有朋友,还是那么孤独。
案例二:
张老师是某班的班主任。接手前,他就听说本班有几个不太好管的学生,经常不交作业,学习成绩差,隔三差五就会被老师批评,是老师办公室里的常客。
张老师一接手,就分别找这几位同学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心,并与他们的家长沟通,刚开始这几位学生有明显的进步,张老师很欣慰,可没过多久张老师就有些焦头烂额。
英语老师拿来一张学生名单,说:“你们班这几个学生已经好几天没交作业了,怎么催都叫不上来。”
数学老师也来找,说:“这次测验,你们班这几个学生又只考了20多分,自己还不当回事,让改错也不改。这学生没法教了!”
德育主任找张老师谈话,说有几个学生频繁迟到,导致他们班在本月的学校班级量化考核中成绩倒数第一。
……
张老师发现所有问题都跟那几个学生有关。班级其他学生也来告状,说他们上课几乎不听讲,小动作不断,经常说话,有时还打闹,不仅影响大家的学习,还害得班级被扣分。老师提醒也不管用,能不能别让他们在这个班了。
【思路点拨】首先案例分析题,一定要先看问题,回忆相应知识结合材料,以总分总的方式作答,分的部分一定要先阐述理论,结合具体字数要求(答题空间大小)决定是否要进行理论的解释,最后一定要结合材料,这占得分的半壁江山!
问题来了,如果对相关的理论不熟,就坐以待毙吗?当然不是,理论不会也可以有不会的答法,可以通过分析材料总结出结论!
例如这一道题,老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靠老师一个人的努力,否则老师一定会感到力不从心,就像案例中的张老师,他虽然意识到了家校合作,但并没有想到与科任老师,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共同努力,自然会感到力不从心。“张老师一接手,就分别找这几位同学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心”但教学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生被其他学生嫌弃,班级学生没有集体主义精神,但良好的班风不能只是喊口号,而是通过活动,逐渐稳定下来。“张老师分别找这几位同学”,提示我们可以答因材施教。谈心之后“开始这几位学生有明显的进步,张老师很欣慰,可没过多久张老师就有些焦头烂额。”张老师没有及时把良好的行为固定下来,巩固好的行为最简单的就是表扬、奖励学生,对学生是否有良好的习惯进行客观及时的评价是关键。
“总穿一身脏兮兮的校服,背着一个从未洗过的书包。”小林的离群索居让他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我曾试图与他交流,但他几乎不与我互动。”小林同学的同伴交往存在问题,但他对此却并没有清晰地意识,并且也没有对于老师的橄榄枝很好的接纳,总体来说,小林同学内向自卑,同伴的不良关系,让他无法在同伴交往中获得对于自己正确的概念和健全的人格。对于他人的善意,难以感同身受,所以出现了“几乎不互动的情况”。“他的座位前后排的同学都离他很远,下课没人和他玩,他好像坐在一个孤岛上。”“他依然没有朋友,还是那么孤独。”小林同学没朋友,无法满足他的情感需求,他也就没有坚强的后盾(社会支持系统),不断前进。
请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你是案例二中的班主任张老师,将如何帮助班上那几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方法得当,措施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班主任积极与任课老师合作,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激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2.结合以上案例,谈谈你对学生同伴关系重要性的认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1)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社会能力的发展。产生于同伴关系的合作与情感共鸣使得儿童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
第二、有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确定自己相对于同龄伙伴角色和地位,从而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情感和社会交往支持的获得。
第四、有利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
点击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