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报名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 >> 行测资料 >> 言语

2026年黑龙江行测言语理解:语句排序题快速解题技巧之行文脉络

发布:2025-05-20 15:19:17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更多黑龙江行测技巧与方法扫码获取
微信公众号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方法案例
语句排序题快速解题技巧之行文脉络

  语句排序题作为语句表达部分的必考题型,一直以来都是广大考生备考中的重点。其次,由于语句排序题内容较多,并且易受到自身语感的干扰,这也导致了该类题型相较于语句填空题和下文推断题,正确率也偏低。接下来我们就如何利用行文脉络排除语感干扰来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理论介绍
  
  在讲到具体的知识点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语句排序题排出来的先后顺序是要符合作者写作时候的思路以及他的逻辑顺序。这就代表着万变不离其宗,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是符合常规的行文脉络。常见的行文脉络有以下三种:
  
  1、先引出话题,再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述
  
  2、提出观点+论证观点
  
  3、提出问题+提出对策
  
  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所以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就可以从行文脉络的角度再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就可以判断出句子的先后次序。接下来以真题为例看看这个方法如何运用。
  
  二、例题演示
  
  【例】①用人的关键并不在于用这个人而不用那个人,而在于怎么样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最适当的位置,发挥最大的潜能
  
  ②在不同的情境和条件下,长与短都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长的可以变短,短的可以变长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策略
  
  ④这种长与短互换的规律,是长短辩证关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
  
  ⑤管理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短中见长,善用其短
  
  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长处和短处并不是绝对的,没有静止不变的长,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短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最恰当的是:
  
  A.③⑥②④①⑤
  
  B.⑤④⑥②①③
  
  C.②⑤④①③⑥
  
  D.①⑤⑥③②④
  
  【解法1】首先,观察选项,确定首句。①②③⑤这四句话中都没有能够排除其为首句的理由,所以接下来需要结合剩下的句子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④句中有指示代词“这种长与短互换的规律”,可以作为我们解题的突破口。回到选项观察,分别有②④、⑤④这两种捆绑情况,②句围绕的话题就是长短变化而⑤句只是说明管理者的高明之处,所以⑤④这种捆绑形式不可取,排除B项和C项。⑥句中有转折关联词“然而”,此时可利用⑥句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回到选项分别有③⑥和⑤⑥这两种情况,通过比较,③⑥中的转折关系成立,排除D项。最后通过关联验证,A项逻辑通顺,内容连贯,因此这道题选择A选项。
  
  【解法2】第一步,先观察选项确定首句。①句阐述了释放员工潜能是用人的核心所在;②句揭示了长处与短处之间能够相互转化的原理;③句引出了“扬长避短”这一具体的用人策略。③句所强调的“扬长避短”是一个宽泛的主题,其中①句聚焦于如何利用个人的长处,即“扬长”;而⑤句则着重于管理者如何巧妙应对并利用员工的短处,这实质上等同于“避短”。这些句子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所以按照行文脉络的先后顺序:先引出大的话题,再从不同方面进行分述,这三句话之间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③>①>⑤。
  
  第二步,比对选项,只有A选项符合这个先后顺序,关联验证,A选项内容连贯,逻辑通顺,因此选择A选项。
  
  综合比较以上两种解法,从行文脉络整体的角度来解题,比常规的先看首句再找突破口的解题思路更方便快捷。所以当我们做排序题的时候,不妨试着从行文脉络的宏观整体入手解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解题效果。
 
\
行测言语理解备考提醒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公共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黑龙江省考笔试更多实用技巧

\


快速掌握出题规律,提炼解题技巧,强化提升10%的解题时间

  为考生场间,助力快速“拿分”

\
  

点击订购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还没掌握?扫码回复“咨询老师”

<a href=

点击分享此信息:
没有了   |   下一篇 »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5 http://www.hlj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23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